六月的風吹來了七月的鮮艷,仲夏七月,火一樣的季節。中原鷹城,滿目蒼翠,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機勃勃。在平高電氣機械制造事業部(以下簡稱“機械制造事業部”)生產車間內,弧光閃爍,焊花飛舞,一派繁忙景象。數控加工、普車加工、筒體焊接、導體焊接等生產線上,一件件加工好的零部件正在源源不斷被送往下游工序。
7月6日,機械制造事業部上半年經營數據出爐,各項經營指標大幅向好,尤其是外部市場開拓迅猛,增勢喜人。過去1年,機械制造事業部積極推進轉型升級,使得盈利能力得到持續提升。盡管上半年利潤還處于虧損狀態,但新發展理念引領轉型升級帶來的變化,不僅給了一個傳統制造企業蛻變重生的機會,同時,還讓機械制造事業部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路上行穩致遠,新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理念之變 積蓄變革動力
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機械制造事業部是一個傳統機械制造加工企業。而近年來,隨著產業發展的不斷提速,該事業部正以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在機械制造事業部精密加工廠廠房上,至今還保留著建廠初期的烙印,這座建于1973的廠房,雖然歷經歲月變遷,但“艱苦奮斗”4個紅色大字依然清晰可見,光彩奪目。它不僅見證了平高集團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平高人在建設百年平高的征途上,前仆后繼,用忠誠和汗水奠定了中國高壓開關發展的基石,為我國經濟的騰飛作出了積極貢獻。
轉型之戰,一個傳統制造企業蛻變重生的機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次要素突變的革命。作為長期從事機械加工的專業單位,機械制造事業部的加工制造能力在行業內數一數二,目前擁有員工1300名,其中國家級技能大師3人,中原大工匠2人,省部級技術能手12人,技師以上人才近400人。設備也從建廠初期的幾十臺普通車床,發展到目前擁有各類機加工設備近400臺,其中數控精密機加工設備近百臺。
“機械制造事業部由多家單位合并而成,受傳統發展觀念的束縛,長期以來主要精力都放在內部產品配套零部件加工上,對外部市場開拓能力和意識相對薄弱。同時,還面臨著資產比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多、隊伍穩定性、結構合理性差,經營意識和創新意識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機械制造事業部總經理楊保利說。這個時代變化很快,在這個多變的世界里,懂得改變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傳統企業不轉型,最終注定會被市場淘汰。
2020年以來,機械制造事業部經營發展增速快,根源在于發展理念的改變——機械制造事業部認清優勢,拓展機械加工發展空間,確定了內保成套、外拓市場的發展理念,積極挖掘內部潛力,在確保內部配套的同時,主動走出去,積極拓展外部市場。這樣的做法,在機械制造事業部的發展歷史上尚屬首次。敢于走出熟悉的“傳統地帶”,大力開拓外部市場,機械制造事業部有著清晰的考量。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感染的疫情,讓機械制造事業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復工復產后,新一屆領導班子迎難而上、破冰前行,積極謀劃發展,以市場為導向樹立品牌價值,深耕外部重點領域,將特殊零部件精密加工作為企業轉型發展和品牌建設的戰略重點;完善經營考核體系,層層分解下達內控預算指標,同所屬機構簽訂《經營績效考核責任書》和《降本增效考核責任書》,建立經營目標達成專項激勵機制,有效調動骨干員工以創造的熱情為全面完成年度目標而努力工作,設立管理提升項目20個,從直接經濟效益體現和提高管理工作流程、效率兩方面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創新體制機制變革,充分調動優勢資源,建立網格化的區域營銷模式和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市場區域分工責任制,堅持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手抓,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營“雙勝利”的目標。
管理之變 激發創新活力
結合公司“退城進園”整體規劃,機械制造事業部以“創新•改革•發展”為引領,面向市場和產品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新興業務市場的開拓,由目前的低端產品線向高端產業鏈快速過渡,啟動產業布局優化工作,在經營業績和管理提升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存貨金額降低5.94%,庫房面積壓降428平方米,生產履約率較去年再提升1.41%,工費成本平均降幅5%,產品自制率較去年再提升13.75%。不斷劃小經營單元,導體產業、鋁殼體產業、常規機加工產業毛利率分別提高23%、7%、3%。主動承接集團4.4萬平方米地坪漆施工工作,再創收入270余萬元。以產品為中心配置生產資源,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將機械制造事業部整合為鋁殼體、鋼殼體、常規金工和新興業務四個板塊,實現專業化、規?;?、效益化、市場化快速發展,目前產業布局優化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聚焦推進技術創新,首套超薄鈦合金精密零部件加工創造多項國內領先技術。粉末冶金核心工藝成果應用于軸齒零部件制造,實現一次壓制成型,制造成本降低30%。研制近凈成型模具,掌握異型零部件擠壓工藝,成果應用于觸頭座制造,材料利用率提高76%,制造成本降低13%。優化焊絲原材料配方,并多次開展實驗驗證,實現進口鋁合金焊絲替代,解決了長期依賴進口鋁焊絲“卡脖子”問題。開發出耐腐蝕經濟型不銹鋼環保材料,無需鍍鉻、涂裝等高污染表面處理工序,降低成本30%。
“打好‘十四五’開局基礎,強勢開拓外部市場,堅定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模擬子公司改革,不斷激發內生動力。”楊保利說。為積極探索模擬子公司運作經驗,不斷劃小核算單元,機械制造事業部依據市場及產品劃分原則成立了9個運營團隊,在強化全員市場意識的同時,也為具備創新意識的管理型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焊接廠導體團隊就是這9個運營團隊的一份子,團隊負責人賈一丹是個敢闖敢拼、敢抓敢管的“女漢子”,這個團隊也被員工親切地稱為“鐵娘子軍團”。該團隊對內強筋健骨,狠抓基礎管理提升,對外注重服務履約,積極開拓市場,面對導體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團隊內的黨員骨干充分先鋒模范作用,在加工某技術要求標準極高的特殊產品時,深入研究加工方法、開展技術攻關,連續奮戰39天圓滿完成任務,優質的履約服務在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客戶隨后又追加75套訂單。2020年至今,導體團隊外部市場占有率從原來的不足10%提高至22%,年銷售收入增加36%。
市場之變 打造品牌實力
6月21日,在機械制造事業部焊接廠鋼罐體車間里,某央企客戶正在對即將交付的首臺保護筒產品進行驗收??蛻粽J真查閱了厚厚的技術資料和產品過程檢驗記錄,仔細測量著每一個圖紙上的技術要求,對每項檢查結果頻頻點頭,表示認可。最終,這個飽含機械制造事業部員工心血與汗水的龐然大物通過了嚴格的驗收,圓滿交付。兩個月的艱辛付出終于得到了認可,難以掩飾的喜悅掛在現場全體人員的臉上。
2021年,機械制造事業部將外部市場開拓作為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而特殊件、精密件加工又是外部市場的重中之重。機械制造事業部制定了詳細的市場開拓計劃,多渠道多方面接觸市場,先后鎖定重點區域目標客戶,積極展示機械制造事業部的技術力量和加工實力,廣泛宣傳人才、設備優勢,緊盯客戶需求,編制技術營銷方案,注重產品品質和客戶履約,高質量嚴要求執行客戶技術標準,同時提供優質售后服務,不斷積聚客戶信任,先后成功開拓出一大批特殊精密件等產品。
機械制造事業部開拓的某高科技項目關鍵零部件,總長度13.5米,直徑近兩米,配件數量達到400余種。項目對所有零部件的用料、尺寸精度、重量誤差、負載等質量指標有著嚴格乃至苛刻的要求,很多環節都是從未接觸過的空白領域。機械制造事業部帶領廣大員工發揚艱苦奮斗、敢闖敢拼的精神,在熱火朝天的生產現場、在緊張繁忙的不眠之夜、在連續奮戰的節假日里,攻關難題、評審方案、反復驗證、完善工藝,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打破一個個技術瓶頸,實現一次又一次工藝創新,終于再次實現了一個新的“從0到1”的突破。
“敢為人先,謀在長遠,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真正的蛻變從思維的轉變開始,在實踐中得到證明,在行動中得到升華。如今的機械制造事業部,已經走出當初閉關自守的壯態,逐漸融入市場,在改革創新中,磨礪成長,在市場大潮中,揚帆遠航。